毫不夸张地说,自去年以来,经营大型吊车的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仅山东境内,就出现了淄博海湾、淄博华泰、莱芜腾发、山东大工、济南华为美、东营振华等单位,加上一些老牌的经营单位还在不停地增购吊车,一些施工单位也在不停地增购吊车。我公司的吊车也从去年的12台已经增加到如今的16台。吊车增加的规格主要在400吨到600吨之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400吨到550吨之间的吊车大约有100多台,600吨级的吊车约有40多台,750吨级的约有20多台,800吨级以上的有10多台。这期间,民营企业经营吊车的单位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国产吊车为主要产品。造成民企经营吊车的原因,一是市场的确有需求,二是国产吊车的相对廉价,三是首付款少,四是交货快(由于国际需求有退单,工厂甚至有现货),五是回报快。
大家知道,经营吊车,原来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随着国内吊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随着国产吊车的廉价,随着融资渠道的拓宽,加上吊车经营单位水平的良莠不齐,特别是随着吊车市场的“过剩”现象逐渐出现,现在的吊车经营,可以用“低投入、冒风险、瞎回报”来形容。
“低投入”,是说国产车本来价格就低,加上生产厂家一条龙服务,大部分资金可由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经营者只需支付20%左右的资金就可以提车,以一台400吨吊车大约2000万左右的车价计算,经营者只需支付400多万元即可。几个小老板凑吧凑吧就可以买车,据说有的人发动全村的人集资买了一台车。
“冒风险”,一是指有些经营者根本没有管理经验,找来的驾驶员也是从小吊车上升级上来的,再加上若遇到有些用户对吊车和吊装不专业,很容易造成吊车到场干不了活的经营失败现象,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给经营者、用户和保险公司造成风险;二是这些经营者没有市场调查,市场信息不多,一旦吊车无法连续经营,就可能造成“入不敷出”,无法还贷的现象,给融资租赁公司造成风险。
“瞎回报”,是指有些经营者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为了还贷,恐吊车闲置,无论价格高低,有活就干,本来应有更高的价格,反而没有的到应有的利益。使自己受损失,也扰乱了市场。
那么,针对当前市场萎缩、吊车过剩、价格混乱的现象,作为经营者应如何面对恶化?
首先,企业应加强的管理。俗话说,“只有衰败的企业,没有衰败的行业”,“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就吊车经营行业来讲,仅仅拥有吊车还远远不够,吊车只是硬件,管理才是软件。我们要做到:“给用户按时提供可用的性能好的服务好的安全操作好的价格合理的吊车”,从而保证我们的信誉。不要小看这句拗口的话,仔细琢磨一下,做起来还真是很难的!
其次,维持合理的市场价格。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达成共识。大家知道,做生意是要赚钱的,而用户与吊车经营者又是一对矛盾。用车的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吊车经营者又希望价格越高越好。这里,吊车经营者属于弱势群体,毕竟他们要承担投资的风险。谈到价格,我想多说几句,因为很多人容易陷入“价格的误区”。
(1)月租费。月租费是吊车赖以赢利的主要收入,我把它比喻成经营宾馆,宾馆的房间总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尽管有时打折,但毕竟有个最低限价。一旦突破低价,长期亏损经营,总要关门。宾馆是按天计费的,如果你经常或长期入住,可以有协议价,但“钟点房”肯定贵。吊车也是一样,也是按天计费的,一年365天,有一天没有租出去,就少赚一天的钱,回收成本的时间就会延迟一天,谁又能保证每天都有活干呢?因此,你经常用或连续用的时间长的,单价就会便宜一些,短期使用的,单价就会贵一些。
(2)进出场费。进出场费是吊车经营的效益增长点,是吊车不能有效衔接发生损失的补充。因此说进出场费不是运费,这也是用户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具体说,进出场费除了直接产生的运费外,还包括:运输和拆装期间耽搁的台班费、运输保险费、装卸车的辅助吊车费、拆装人员人工费、吊车启用前各种人员的差旅费、吊车闲置期间的存放场地租赁费、检验取证费,甚至还有吊车动迁期间因运输原因造成的延期到达风险费及为保证用户用车而不得已协调其他吊车产生的不可预见的额外费用。
举一个简单但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以新疆某用户从上海找一台400吨吊车只使用1天为例。台班单价为5万元,假设上海到新疆来回运费为100万元,若用户总价只给105万元,按来回运输加组装拆除加使用一天总共用的时间为13天计,说明一台400吨吊车13天才挣5万元,除去其他成本,等于没有赚钱,那是谁也不会干的。
(3)不参与恶意竞争。恶意竞争是市场的毒瘤,是企业倒闭的祸端。恶意竞争容易引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数败俱伤”。这里的“数败”不仅仅是指吊车经营者,也包括使用者吊车生产者,甚至是整个社会和国家。恶意压价,会使用车单位在工程投标报价时的吊装预算做得越来越低,会使建设单位的投资预算做得越来越低,而当经营者无法经营后倒闭时,势力强的单位又会把价格突然提高,造成用户突破预算,使用户或投资者造成损失。
(4)谨慎投资。吊车可以赚钱,但不是都能很快地赚钱。当市场饱和后出现大量过剩的吊车时,其竞争是可想而知的,那些靠贷款买车的人的还贷压力是撑不住的。因此,奉劝今后再想买车的人,一定要慎重,要做好市场调研,看买什么车型,不要“一窝风”。特别是只有一台吊车的经营,困难更大,风险更大,因为:一台车的闲置,是100%的闲置,不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即使有4台车闲置,也有75%的出租率,完全可以正常还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