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塔吊租赁资讯
上海世博会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如何把规划中的美景变成现实,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营建优美舒适的室外环境,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园林工作者们无疑有着更多的责任和感悟。4月14日,笔者在世博园绿地公园片区部简易办公室里见到了紧张忙碌着的陈敏先生。
《风景园林》:非常感谢您百忙中接受采访。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世博园区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况?目前工程进度如何?
陈敏:世博园区内的园林绿地包括永久性园林绿化和临时性园林绿地两部分,工程有五大类型,分为滨水公园工程、道路绿化工程、临时场馆区绿化工程、一轴四馆绿化工程,以及出入口广场、高架平台和水门轮渡等绿化工程。其中世博公园、后滩公园、白莲泾公园三大滨水公园为永久性绿地,也是核心绿化工程,沿黄浦江岸长度约8km,总面积约为100hm2。
目前,三大公园绿地和码头绿化建设基本结束,进入到整改提高阶段。场馆配套绿化已经完成,这部分绿化将有效增加场馆区的绿量,发挥积极的遮荫挡雨作用。包括花径、花饰、立体绿化在内的临时绿化也已基本完工,正在进一步调整完善中。此外,浦东园区内涉及24条马路约5 800棵行道树的种植任务已完成。虽然今年上海春季气温较往年偏低,而且雨水增多,植物的萌发有所推迟,但现在来看效果还是不错,树木的成活率在95%以上。现在离世博会开幕只有十几天时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争取给五湖四海的参观者提供舒适、生态、安全的参观环境,呈现一届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风景园林》: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园林绿化作为世博会重要的环境工程,如何体现这一主题?
陈敏:上海世博会场地在上海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并沿着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两岸呈发散型布局。总体结构以“一核、一轴、两带、多楔”作为核心方案,由浦江两岸向现代化城市内部空间延伸,构筑一个“蓝绿相依,绿网交织,绿楔深嵌,绿链相接”的生态网络系统。上海绿地分布不太均匀,滨水绿地面积更少,因此,世博园三个核心公园绿地的定位是“中心城区的滨水城市绿地”,园林绿化不仅要在视觉上力求符合时代审美,更要在生态环保方面做出探索和实践。
其中,整个园区的水系处理就是一个重点。黄浦江的水经过后滩公园湿地的生物净化后可由劣五类水变为三类水,再流入园区,可满足园区内灌溉、降温、养殖、戏水等需要,再回流黄浦江。既避免了使用市政自来水,也表达了城市对自然的恢复和回馈。沿着公园树枝状水系的横向和沿着公园扇骨状引风口的纵向设计了雾系统,有雾带和雾团两种形式,可以定时控制。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另一方面会起到控湿、除尘、改善微环境的作用。
滨水绿地的防汛墙处理也是一个重点。结合地形变化,按城市防洪要求将基地设置为四个层次,除了20年、100年、1 000年一遇洪水的防汛墙外,还加设了滨水台地,依统一设计方式梯地跌落。通过对台地进行艺术化处理,不仅隐藏了防汛墙的垂直驳岸,还扩展了滨水绿地的使用空间,让人们观赏和感受到黄浦江是一条一日两变的潮汐河。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我们不使用农药,而是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园区内放飞了害虫天敌以达到生态平衡,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控美国白蛾。此外,园区内的大部分铺装采用的都是资源型透水路面,在保证路面强度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手段在园区也得到了充分应用,仅特钢大舞台的立体绿化面积就超过3 000m2。
可以说,世博会的所有景观项目中都贯穿着“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理念,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